专柜都分不清的超A货:奢侈品造假已经这么猖獗了?

 专业解读    |      2025-06-18

网购已成主流消费方式,但其滋生的假冒伪劣问题,正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这种侵害既有产品本身的造假,也有虚假宣传,这些精心包装的“营销假象”,往往比单纯的产品造假更具迷惑性,消费者务必擦亮双眼,警惕陷阱。

一、网购“日本药膏”陷阱多



网购平台上,标榜“日本制造”的外用药膏、贴膏备受青睐。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看似“纯正日系”的产品,实则与日本关联甚微,是披着“日系”外衣的国产货。
以“野少制药”出品的“牛皮癣专用药膏”为例:产品广告印有“全球购”标识,宣称“日本特效”,包装布满日文,过去一年全网热销超万件。但其英文名“YESHAOZHIYAO”实为汉语拼音,店铺资质属于江西一家电商公司,经营范围仅为卫生用品、日用品等。面对“是否日本生产”的询问,客服坦言:“日本配方,国内代工。”追问配方来源,则被“商业机密”搪塞。
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岩井制药”海外医药店同样使用“全球购”标识销售“日本特效贴膏”,但在追问下,客服同样承认是“日本配方,国内代工”,并非海外产品。名为“宫本武藏”的医疗器材旗舰店(资质归属厦门电商公司),其产品详情页研发团队全用日文名,但“远红外止痛敷料”等产品包装上却醒目印着“苗岭古方”。客服起初坚称“日本研发,国内生产”,被持续追问合作方信息时,竟透露关键信息:“如果真的跟日本有关系,这个价格是买不到的。”
这些产品利用消费者对“日系品质”的信赖,通过精心设计的日文包装、全球购标识、模糊的“日本配方”话术制造假象,实则由国内企业生产销售,其宣称的技术来源和品质保障存疑,消费者需谨慎辨别。


这类"伪日系"产品普遍采用"全球购"话术:通过模糊原产国标识、虚构研发背景、使用日式包装设计,营造进口产品假象。有消费者发现,某"日本药膏"售价44.9元/盒,而跨境正品仅售35元/盒,山寨品反而溢价34%。

图片


二、假包装的暴利链条


在浙江台州三门县,曾聚集着年产3亿元的"台州鸟"冲锋衣产业。这些仿冒始祖鸟的产品不仅LOGO全被抹除,更提供整套假包装服务:从吊牌到雪梨纸,200元即可购得与正品相似度达90%的"套装"。二手交易平台甚至衍生出吊牌黑市,一张始祖鸟吊牌被炒至300元,成为代购"洗白"假货的工具。

图片

图片

更值得警惕的是"原版复刻"产业链。某奢侈品仿制团伙通过拆解正品、3D建模、模具压制,用廉价PU皮仿制出细节惊人的"超A货"。某Gucci假包售价1900元,制作方声称"采用原厂边角料",实则使用染色PU皮,却在宣传中承诺"100%不被识破"。

图片


三、假名牌的鉴伪陷阱


在微信小程序构成的"影子市场",奢侈品仿制品正以"99.99%还原度"招揽客户。某商家展示的LV手包制作流程显示:从原版拆解测量到五金件仿制,每个环节都精确到毫米级。为增强可信度,仿制者甚至提供伪造的专柜小票,而售价仅为正品的1/5。

图片

图片

这些造假者深谙消费者心理:通过"海外代购"话术规避平台监管,用"支持专柜验货"营造正品错觉。有从业者坦言:"我们卖的不是包,是鉴伪演技——从走线角度到皮革颗粒感,每个细节都预设了防伪话术。"


构建侵权治理体系:专业力量的技术突围


面对日益精密的造假手段,专业知识产权机构正在重构防御体系。帆顺知识产权推出的AI智能线上监测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和区块链技术,批量采集多平台实时数据,从26个数据维度,7×24小时对全网侵权行为进行精准定位和分析。

帆顺知识产权提供一站式平台投诉服务,通过高准确率的平台投诉,快准狠打击商标、著作权等侵权行为,有效肃清线上销售市场、管控经销商或发掘潜在分销渠道。

当造假者还在比拼仿制工艺时,帆顺已构建起包含区块链存证、智能监测、法律维权的全链条解决方案。选择专业防护,不仅是维护品牌权益,更是对千万消费者负责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