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运动户外商品市场假货横行,品牌维权刻不容缓

 专业解读    |      2025-07-03

近年来,中国运动户外市场蓬勃发展,露营、登山、骑行等热潮带动了相关装备的热销。然而,行业的快速增长也伴随着假货泛滥的乱象。从电商平台的低价仿品到社交媒体的山寨账号,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品牌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图片

在各大电商平台,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款官方售价上千元的专业登山鞋,在某些店铺只需两三百元就能买到"同款";知名品牌的冲锋衣、帐篷等户外装备,也频频出现"低价正品"的销售链接。这些商品往往打着"工厂直销""尾货清仓"的旗号,实则大多是粗制滥造的仿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假货的销售渠道正在不断扩展。除了传统的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也成为假货流通的重灾区。一些不法商家通过伪造授权文件、盗用正品图片等方式,让消费者真假难辨。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以为捡到了便宜,结果买到的却是质量低劣的山寨货。

图片

这些假货给行业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挤占正品的市场份额。以某知名户外品牌为例,其市场调研显示,在部分电商平台上,仿品的销量甚至能达到正品的30%以上。其次,劣质仿品会严重损害品牌形象,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质量问题,往往会将怨气发泄到正品品牌身上。

此外,假货问题还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一些正规经销商反映,由于假货的价格冲击,他们不得不降低售价,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假货问题,品牌方该如何应对?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以帆顺知识产权为例,我们建议品牌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通过技术手段对各大电商平台、社交媒体进行全天候监控,及时发现侵权线索。我们的监测系统可以做到24小时内发现新出现的侵权链接,为后续维权争取宝贵时间。

其次,采取差异化的维权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采取发函警告、平台投诉、行政举报乃至法律诉讼等不同层级的应对措施。我们曾帮助某运动品牌在3个月内清理了超过5000条侵权链接,维权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

最后,构建长效保护机制。包括完善商标布局、建立防伪体系、加强渠道管理等。我们建议品牌方在产品研发阶段就提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规划,从源头上防范侵权风险。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跨境维权也是当前的重点。随着中国品牌加速出海,海外市场的假货问题也日益凸显。我们近期就协助某国产运动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开展维权行动,成功下架了200多个侵权商品。

假货治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品牌方、平台、监管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作为深耕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多年的专业机构,帆顺知识产权愿与各品牌方携手,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如果您在品牌保护方面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