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起诉案件办理流程及各阶段注意要点

 专业解读    |      2025-08-29

专利侵权案件类型概述

专利侵权案件依据专利种类划分,主要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这三种类型。其中,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的数量相对较多且较为简单,通常查看涉案专利的简要说明与图片,就能知晓其保护范围。而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侵权案件,往往要阅读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理解技术方案与专利权保护范围,在判断侵权时通常需要技术比对,难度较大,一般法院会在案件审理中引入技术调查官,判定涉嫌侵权产品是否落入涉案专利保护范围。总体而言,专利侵权案件案情大多较为简单,难点在于判断涉嫌侵权产品是否侵权,案件办理流程相对程序化。

 

第一部分:接案前准备阶段

1.1 初步掌握专利内容与保护范围 

当客户咨询时,要求客户提供专利的申请号或公开号,通过该号可在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http://epub.cnipa.gov.cn) 下载专利文本后,通过阅读专利文件的说明书部分了解技术方案,并阅读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的保护范围。

图片

 

1.2 判断专利权稳定性 

我国现行审查制度下,只有发明专利进行实质审查以确定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初步审查合格即授予专利权。所以发明专利稳定性较高,无需过多考虑。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予时未经实质审查,在实务中,多数法院立案时会要求原告提供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以证明涉案专利权的稳定性。此外,还需考虑使用公开等可能导致专利权利失权的情况,这些都要在咨询收案阶段与客户沟通清楚,毕竟实践中存在当事人因对专利规定了解不足,在申请专利保护前已发售相关产品的情况。

1.3 初步判定涉嫌侵权产品的侵权可能性 

将涉嫌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进行比对,初步判断侵权可能性。若侵权可能性大,可建议客户起诉;若可能性不大,则告知客户慎重考虑。

 

第二部分:立案前准备工作

2.1 获取涉嫌侵权产品 

客户决定诉讼后,取得具有证明效力的涉嫌侵权产品至关重要,常见证据获取方式如下: 

① 公证购买

这是专利侵权诉讼中最常见的取证方式。若涉嫌侵权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或能通过添加销售人员微信等方式联系并购买,可前往公证处公证购买以保全证据。

公证购买时需注意:首先,对销售店铺经营证照信息截图;其次,对涉嫌侵权产品销售页面整体截图,要体现销量和各角度视图,同时观察销售页面是否有生产者企业名称或商标、店铺主页是否有企业信息内容以证明商品来源;再次,对产品带图评论截图,最好能体现产品各角度视图以证明实际销售情况。一般笔者常去的公证处公证购买费用为1500元/次,购买几件产品就算几次,若与公证处长期合作会有优惠,笔者开庭时还见过公证购买一件产品花4000元公证费的同行。

② 前往厂家或展会调查取证 

若涉嫌侵权产品无线上销售模式、销售人员谨慎或属于大型设备不便线上购买等无法直接购买的情况,可联系销售商或生产商,进入其工厂、仓库或在其参加的展会上拍摄涉嫌侵权产品来固定证据。这种取证方式优缺点明显,优点是能更清楚了解涉嫌侵权产品制造规模和库存量;缺点是取证难度大,进厂参观和拍摄产品细节都较难实现。

③ 通过之前购买过涉嫌侵权产品的第三方取得证据 

当涉嫌侵权产品难购买且无法进入工厂调查时,可观察产品上能否证明生产者的信息,如商标、厂名、铭牌、产品型号等,并询问买家能否提供购买时的合同、发票等佐证产品来源的证据。需特别提醒,无论何种取证方式,合法是前提,且要保障自身人身安全。

2.2 确定主张涉嫌侵权产品侵犯的权利要求或设计 

对于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起诉前要确认主张权利的权利要求;对于包含多个设计的外观设计专利,起诉前要确认用于主张权利的设计,且根据涉嫌侵权产品可能侵犯的权利要求数量调整诉讼请求赔偿额。

2.3 被告的选择 

① 生产厂家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生产厂家通常是专利权人主要打击对象,确定生产厂家时一定要将其列为被告,这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侵权问题。

② 销售商 

若市面上发现有人销售涉嫌侵权产品但难以确定生产厂家,可将销售商列为被告,通过诉讼中其提供的线索追加生产厂家为被告。若销售商销量巨大或与生产厂家有关联关系,也可将其列为被告,要求在一定赔偿金额内承担连带责任,还可借此调整案件管辖法院以便诉讼。 

③ 电商平台 

将电商平台列为被告通常是为了调整案件管辖法院,方便在对自己有利的地区起诉。

2.4 管辖法院的选择

①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根据2022年5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第一条,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第一审民事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② 外观设计专利 

依据该规定第二条,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第一审民事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此次修改下放了外观设计专利的管辖权到各地中级人民法院,立案时要注意法院层级和地点选择。市面上已有很多文章详细说明如何选择专利案件管辖法院,如需详细了解可搜索查询。

2.5 赔偿数额的确定 

根据《专利法》第71条规定,侵犯专利权案件赔偿数额确定方式主要有: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利益、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法定赔偿。实践中,前三种方式较难举证,所以法定赔偿居多,法院判赔金额一般为赔偿金 + 维权合理开支。由于专利侵权诉讼可请求被告支付维权合理开支,收案阶段若评估胜诉概率大,告知客户维权成本可在胜诉后收回,可增加成案几率。

图片

2.6 证据的梳理 

专利侵权案件需提交的证据主要包括: 

① 证明原告享有专利权且涉案专利权有效的证据,如专利证书、专利文本和当年年费缴纳收据。 

② 证明涉案专利权利稳定的证据,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需提供专利权评价报告,发明专利无需提供。 

③ 证明被告实施了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证据,通常有涉嫌侵权产品的广告宣传材料(公司官网、展会宣传内容、宣传册等)、销售网页、发票、销售合同、能证明侵权行为的公证书、公证购买的涉嫌侵权产品。

④ 证明侵权损害赔偿的证据,通常包括证明损失情况(财务审计报告等)、侵权人获利情况、专利权人销量减少情况、涉嫌侵权产品销售量(电商平台显示销量、侵权人自身宣传等)、维权合理开支(律师费、公证费等)的证据。需注意,公证处开具的公证费发票应备注公证书编号,以便与公证书对应,否则发票可能被被告质疑与公证书关联性,导致维权合理开支不被法院支持。

2.7 电商平台投诉 

若客户希望侵权产品链接尽快下架,在固定证据后可向电商平台投诉。国内主要电商平台都设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如阿里系软件在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投诉,京东在京东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投诉,拼多多在拼多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投诉。但要注意,电商平台处理投诉人员专业程度和权威性不及法院,对于侵权判断困难的情况,为减少误伤,涉嫌侵权产品可能不会下架,电商平台一般要求专利权人起诉确认侵权后才会下架。

 

第三部分:庭前准备

3.1 明确证据中体现侵权行为的位置 

庭审中,法官通常会询问原告主张的侵权行为在证据中的体现位置,所以庭前应确认提交证据中所有体现制造、销售、许诺销售等侵权行为的内容和位置,最好制作《侵权行为列表》,注明侵权行为类型、证据序号、主要内容、所在页码,这样便于庭审时应对法官提问,也可提交给法官作参考以减轻其工作量。

图片

3.2 统计涉嫌侵权产品的销量 

涉嫌侵权产品的销量是计算侵权赔偿数额的重要依据,法官庭审时会审查原告主张的涉嫌侵权产品数量是否有证据支持。因此庭前要统计涉嫌侵权产品的销量,若证据较多、计算复杂,可用表格形式统计并展示给法官。

图片

3.3 侵权比对 

专利侵权诉讼中,为查明涉嫌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是否相同,一般要进行侵权比对。庭前可制作侵权比对表,开庭时提交法庭,便于法官和技术调查官比对。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法庭通常将专利权人主张的权利要求拆分为多个技术特征,与涉嫌侵权产品实物比对,根据全面覆盖原则判定是否侵权。对于外观设计专利,一般将涉嫌侵权产品实物的六面图与涉案专利展示的六面图分别比对以判定是否侵权。要注意,侵权比对是专利侵权案件的关键,由于不同专利保护内容不同、个案差异大,办案时需结合《专利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等法律法规谨慎判断。

图片

 

第四部分:庭审后需要做的工作

4.1 代理意见 

根据庭上争议焦点和法官要求庭后核实的内容,将需要法庭重点关注的内容以及庭后核实内容的反馈形成代理意见,书面提交法庭,便于法庭更清楚查明事实。

4.2 视情况与技术调查官沟通 

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侵权诉讼通常会引入技术调查官调查涉案专利技术问题,主要判断涉嫌侵权产品是否落入涉案专利保护范围。及时与技术调查官沟通涉案专利技术问题,有助于其准确理解技术内容,便于法庭准确判断涉嫌侵权产品是否侵权。必要时针对争议技术特征向法庭进一步提交详细技术说明以支持己方主张。

专利侵权维权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找到合适的诉讼策略,精准选择法律手段,严厉打击恶意侵权,赔偿金额从数万元到 500 万元不等,取决于证据充分性和侵权情节。帆顺知识产权律师团队拥有丰富的知识产权诉讼经验,可帮助企业定制合适的维权策略最大化维护品牌价值与经济利益



上一篇:为何 “山寨李鬼” 酒店会如此泛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