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大促在即:假货山寨3C电器猖獗,品牌如何捍卫权益?

 专业解读    |      2025-06-04


一、618狂欢背后:假货山寨3C电器乱象丛生

随着618购物节临近,各大电商平台迎来消费高峰,但与此同时,假冒伪劣、山寨3C电器也借机泛滥,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据相关报道,低价仿冒的充电器、耳机、小家电等产品充斥电商平台,甚至部分商家通过“傍名牌”“高仿商标”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导致正品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典型乱象包括:

1. 商标侵权:仿冒知名品牌LOGO、产品外观,如“小米”变“大米”、“华为”变“华为智选”。  

2. 虚假宣传:宣称“官方授权”“正品同款”,实际为劣质产品。  

3. 低价倾销:以远低于市场价吸引消费者,但存在安全隐患(如充电器爆炸风险)。  

4. 平台监管漏洞:部分商家利用“马甲店铺”逃避监管,下架后换壳重生。

  

二、假货横行,品牌危害触目惊心

山寨产品不仅蚕食正品市场份额,更对品牌造成深远伤害:  

1. 品牌声誉受损:劣质仿品导致消费者投诉,正品品牌无辜“背锅”。  

2. 市场份额被侵蚀:低价假货抢占市场,挤压正品利润空间。  

3. 安全隐患引发法律风险:山寨电器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品牌可能面临连带责任。  

4. 消费者信任崩塌:长期假货泛滥,消费者对品牌真伪产生质疑,忠诚度下降。  


三、企业维权策略:主动出击,捍卫权益 

面对618期间的假货冲击,品牌方需采取“技术+法律+平台协作”的组合拳,高效维权:  

1. 技术手段:精准监测,锁定侵权

-AI大数据监测:利用大数据技术全网扫描侵权商品,重点监控主流电商如拼多多、淘宝、抖音、京东等平台。  

- 区块链存证:对侵权链接、商品页面进行固定存证,确保法律诉讼证据链完整。  


2. 法律手段:重拳打击,震慑仿冒者

- 发起侵权诉讼:依据《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起诉仿冒商家,索赔经济损失。  

- 行政投诉:向市场监管总局、电商平台举报,要求下架违规商品并处罚店铺。  

- 刑事报案:对涉案金额大、危害严重的制假售假团伙,推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3. 平台协作:联合电商,切断假货流通

- 入驻品牌保护计划:如阿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京东“品牌维权系统”,快速下架侵权链接。  

- 推动平台“黑名单”机制:要求电商对屡次售假的商家封店处理,避免死灰复燃。  


4. 消费者教育:强化正品认知

- 官方渠道宣传:通过社交媒体、官网声明,提醒消费者认准正规购买渠道。  

- 防伪溯源体系:推广二维码防伪、官方验真服务,帮助消费者辨别真伪。  


618不仅是销售战,更是品牌保卫战!  

在电商大促的狂欢背后,假货问题不容忽视。品牌方需提前布局监测、快速响应侵权、强化法律维权,才能在618期间守住市场阵地,维护品牌价值。


帆顺知识产权——您的品牌维权专家,提供全方位侵权治理服务:
✅ 全网侵权监测:AI大数据扫描,精准锁定仿冒商品
✅ 法律维权支持:专业律师团队,高效发起诉讼、行政投诉及刑事打击
✅ 电商平台协作:快速下架侵权链接,推动平台封店处理
✅ 品牌保护咨询:定制化维权方案,守护您的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