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法律草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电商平台责任重大
2025年,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再次迎来法律层面的重磅动态。近期,电子商务法草案经过多次审议,进一步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职责与行为规范。随着法律的逐渐完善,大型及中小型网络零售企业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尤其是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方面,电子商务平台责任重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月在北京举行,电子商务法草案再次接受审议。草案三审稿不仅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范围,还针对个人小额交易、定向推送、搭售商品、押金退还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草案中新增的“打假”条款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承担更严格的监管责任。如果电子商务平台明知平台内经营者销售假冒商品而未采取行动,将依法与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此项法律草案的出台引起了外媒的广泛关注。部分外媒认为,这一立法将使电子商务平台成为销售假冒商品的主要责任人。对于中国的大型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天猫以及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而言,这一立法对其日常运营的影响并不大。这些大型电商平台早已建立起完善的打假机制,不断研究提升清除假货的能力。
阿里巴巴集团和京东等公司为应对这一法律草案,早已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淘宝和天猫等平台针对侵犯消费者权益或销售假冒商品的商家实施了严格的通知和删除政策。品牌只需向平台举报假冒商品,阿里巴巴便会迅速展开调查,并在必要时将其下架。阿里巴巴还对其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进行了重大升级,为品牌商提供了一个在线投诉渠道,使用知识产权保护工具来维护自身权益。
与此京东也联合了腾讯、百度、沃尔玛中国、宝洁、联想、美的、小米、美团点评等品牌商成立了“阳光诚信联盟”,共同打击内部腐败、假货及信息安全犯罪。该联盟还致力于建立反腐败、反欺诈的交流平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黑色产业链,并与品牌商建立合作机制,共同维护正常的商业秩序。
电子商务法草案的审议正是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一步。随着法律的逐步实施,各电商平台将承担更重的责任,加速打击不法商家的行为。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保罗·哈斯韦尔表示:“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进行一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持久战。”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帆顺知识产权作为一家专注于知识产权保护业务的公司,核心业务涵盖了线上监测、平台投诉、采买鉴定、诉讼维权、行政查处和刑事打击六大板块。该公司由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和资深知识产权律师团队搭建,构建了“线上+线下”、“生产+销售”的全链条侵权治理服务体系。帆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综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方面实现精准高效、零成本的目标。有需要的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公司的网站免费咨询,寻求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