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妆行业,“傍名牌”一直是困扰品牌方的一大顽疾。最近,又一起侵权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次,侵权者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百万级别的赔偿。
森田维权成功,侵权方被判赔300万元!
森田药妆集团由周灶春于1934年在中国台湾创立,经过90多年的发展,推出了森田、Dr. Morita、DR. JOU等品牌,并在日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其面膜产品全球销量已突破10亿片。森田药妆集团,这个拥有90多年历史的美妆巨头,终于在一场长达三年的商标维权战中取得了胜利。据报道,侵权方被法院判决赔偿300万元,这也是今年开年以来美妆行业因知识产权侵权而产生的最高赔偿金额。
森田药妆集团旗下的森田品牌,一直以来都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近年来市场上却出现了大量“山寨”产品,试图通过模仿森田的品牌标识来混淆视听。这些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森田的品牌声誉,也误导了消费者。
侵权行为无处遁形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21年。当时,森田品牌方发现拼多多平台上的一家名为“宫芙旗舰店”的店铺,正在销售一款名为“北芙美白身体膜”的侵权产品。经过公证人员的调查,森田方发现,该店铺的商品页面上使用了“日本森田制药”等字样,甚至在商品详情中声称“店铺产品均有日本森田制药正品授权”,企图让消费者相信这是森田品牌的正品。
森田品牌方随即采取了法律行动。经过调查发现,侵权产品的生产涉及广州伊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雨晓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芮芙(厦门)日化用品有限公司三家相关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精心设计的包装和宣传手段,试图让消费者混淆其产品与森田品牌的正品。
法律的严惩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发现,侵权产品在包装上使用了与森田品牌高度相似的标识,甚至在显著位置突出使用了“日本森田製薬”字样。这些行为被认定为商标性使用,明显侵犯了森田品牌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法院最终判决,广州伊琪美和广州雨晓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共同赔偿森田品牌方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300万元。厦门芮芙则需对其中的50万元承担连带责任。这一判决不仅为森田品牌方讨回了公道,也为整个美妆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树立了标杆。
美妆行业的“打假”风暴
事实上,森田品牌的维权并非个例。近年来,美妆行业“傍名牌”现象屡禁不止,许多品牌都深受其害。从“傍高校”到“傍品牌”,一些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以身试法,最终却得不偿失。
据报道,广州雨晓和广州伊琪美这两家企业此前也曾因类似的侵权行为被处罚。2021年,广州雨晓因生产多款标注“中山大学”字样的产品被罚没近8.9万元。2024年,这两家企业又因生产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被多次处罚,累计罚款金额高达52.3万元。
这些案例表明,美妆行业的侵权行为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强,侵权者的违法成本越来越高,而品牌方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知识产权保护的春天来了吗?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美妆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逐步提升。从阿道夫到科丝美诗,从雅诗兰黛到上海家化,众多知名品牌都在积极行动,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品牌声誉。
2024年,资生堂因商标侵权将广州聚以汇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告上法庭,索赔300万元。同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知识产权刑事典型案例,其中卢某某等因假冒国际知名化妆品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达1.4亿余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些案例不仅为品牌方维权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侵权行为不仅会损害品牌形象,还会面临巨额赔偿和法律制裁。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强,美妆行业的经营环境有望得到进一步净化。
森田品牌的成功维权,不仅是对侵权行为的有力打击,也为其他品牌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道路上,品牌方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专业的支持也不可或缺。
帆顺知识产权,专注于为品牌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从侵权溯源到法律维权,帆顺助力企业精准打击侵权行为,守护品牌价值,让创新之路更加顺畅。选择帆顺,就是选择专业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