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非正常商标申请注册行为的方法与策略

 行业资讯    |      2025-07-08

  随着商标注册环境的优化和注册资源的减少,商标注册成本降低、周期缩短,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傍名牌的商标恶意申请行为和以转让注册商标牟利而非实际使用为目的的商标囤积注册行为逐渐增多。当前我国商标法律制度对于恶意抢注行为的界定仍未明晰,对于抢注行为的后果性规定过于宽松,无法有效地对恶意抢注者进行惩罚与警示。为了遏制电商领域的商标抢注行为,需要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其他各部门的合力综合治理。

  本报记者张维报道,近年来,一些国外品牌在国内遭遇商标被恶意抢注的困境。《法制日报》记者获悉,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知名宠物食品品牌“百利本能”的商标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作出终审判决,认定代理商申某不构成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这起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国外品牌代购的带动下,一些敏锐的人发现商机,抢注国外尚未在国内注册商标的品牌,从中嗅到商机,在国内抢先注册类似商标,继而向相关品牌的国内代理商索赔。这些“知产流氓”们通过这种方式赚得盆满钵满。当国外的权利人现身时,这些抢注者往往会现出原形。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了《关于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通过完善商标法律法规,优化商标申请注册、使用和保护等制度,形成遏制非正常申请商标注册行为的长效机制。这一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

  在宠物界,美国的“Nature’sVariety”及旗下子品牌“Instinct”系列宠物食品颇受欢迎,并以对应中文名“百利本能”在中国市场广为人知。一些不法商家看到了商机,抢注了“百利本能”商标并主观制造侵权纠纷。他们利用手中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对销售量较大的商家进行投诉和维权。在阿里巴巴和律师的帮助下,代理商申某成功证明其在商标注册前就已销售并使用该商标的产品,因此不构成侵权。这并非个例,多款国外品牌都相继遭遇了类似的恶意抢注和投诉索赔。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监管外,电商平台和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警惕。电商平台应加强对商家资质的审核和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应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提高维权意识。对于那些恶意抢注商标、蓄意投诉索赔的行为,应该依法严惩并公开曝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一起引人注目的案例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李某针对拜耳集团展开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并试图通过付费撤诉服务牟取利益。拜耳集团在与阿里紧密合作、提供关键线索后,决定将李某告上法庭。经过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的审理,最终认定李某构成不正当竞争,需要赔偿拜耳集团经济损失70万元。

遏制非正常商标申请注册行为的方法与策略

  这并非个案,类似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屡见不鲜。例如,韩国知名化妆品品牌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Hera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遭遇商标抢注问题,最终不得不更改名称为“赫妍”。日本防晒品牌ANESSA、韩国彩妆品牌ETUDEHOUSE、美国护肤品牌KIEHL’S等也均遭遇过国内品牌的抢注。这种恶意抢注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商标管理秩序,破坏营商环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针对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屡禁不止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及社会各界开始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若干规定》的出台,明确界定了非正常申请商标注册的行为,包括摹仿知名商标、抢先申请注册他人已使用并有影响力的商标、重复申请具有不正当目的、超过合理限度的申请等行为均在列。这为打击恶意抢注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在执行过程中,电商平台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根据电子商务法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平台在接到有证据的权利人通知后,必须及时采取下架措施,否则将承担连带责任。但这对合法商家来说,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也为恶意抢注及投诉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以上情况,深圳帆顺知识产权有限公司作为专注于知识产权保护业务的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综合解决方案。我们的核心业务包括线上监测、平台投诉、采买鉴定、诉讼维权、行政查处和刑事打击六大板块,精准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各类痛点。我们的团队由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和资深知识产权律师组成,构建“线上+线下”、“生产+销售”全链条侵权治理服务体系,帮助企业精准高效、零成本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在此我们也呼吁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共同抵制恶意抢注行为。我们也欢迎有需求的客户通过网站的联系方式免费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针对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专家们提出了以下观点和建议。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武双教授认为,这一现象与法律规定不明确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恶意抢注的规制规则缺失有很大关系。他建议为注册商标设定限制,要求必须有使用意图,对于超过宽限期无实际使用意图的商标权进行剥夺。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院长齐爱民教授也提出,我国商标法律制度对于恶意抢注的界定仍需明晰,需要加强对恶意抢注者的惩罚与警示。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董炳和认为,现行商标法在应对恶意抢注时存在不足,但此次《若干规定》的出台是一个积极的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也坦言,制定《若干规定》是为了加强政策引导,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并为今后修改完善商标法奠定基础。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要、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多方联动的保护机制等方式,我们才能有效地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和创造力的发展。董炳和先生谈及,面对商标抢注现象,商家在法律框架下并无太多选择余地,需配合权利人的要求。根据现行商标法规定,对于在先使用的保护仅适用于被抢注商标的在先使用人。电商平台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侵权,都难以引用此条款作为抗辩。电商法和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电商平台有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的义务。为了有效控制法律风险,在遇到商标注册人的投诉时,电商平台最合理的做法是先采取这些必要措施。要求电商平台冒着法律风险去配合被抢注者并不合理。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商标抢注现象日益严重,给商家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阿里巴巴法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阿里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规则和措施,通过技术赋能和多元共治的方式,对抢注商标的恶意投诉行为进行监控和识别,致力于解决这一治理问题。

  黄武双对此表示认同,并认为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他强调,电商平台肩负的责任过重,遏制电商领域的商标抢注行为不仅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责任,还需要各部门的合力综合治理。在互联网投诉中,存在许多抢先注册商标的人,他们注册大量商标却从不生产,反而常常打官司。对此,如果司法能够证明其属于恶意注册,就不应支持侵权定性及赔偿,使这些人无利可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日益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深圳帆顺知识产权有限公司专注于知识产权保护业务。该公司核心业务包括线上监测、平台投诉、采买鉴定、诉讼维权、行政查处和刑事打击六大板块。该公司由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和资深知识产权律师团队组成,构建了“线上+线下”、“生产+销售”全链条侵权治理服务体系。其目标是帮助企业精准高效、零成本地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综合解决方案。

  面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需求,帆顺知识产权致力于提供最专业的服务。无论是商家还是个人,只要有需求,都可以通过公司的网站免费咨询。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帆顺知识产权将助力各方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贡献力量。

  新闻来源:人民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请访问深圳帆顺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官网进行咨询。